印刷知识

独家 ▎张巍 无数张众生相组合而成的《人工剧团》

  • 来源:原创
  • 浏览量:1944
  • 发布日期:2019/12/5 12:53:52

 

 

 

『感动超越期待,印刷成就艺术』




如同网络游戏中对角色的塑造,张巍用普通人的五官局部重新进行拼贴组合。创作缘起于艺术家于2007年拍摄作品《临时演员》期间,收集了300多张中国普通人的肖像,面对这众多的无名氏面孔,艺术家对其进行了神话性的再造。


艺术家用这个社会阶层上的标志性人物如领导者、大明星、英雄、古典油画中的经典形象来对其重新塑造。芸芸众生当中的你、我、他本来没有特别多话语权与识别度,但借由经典形象的重组,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。“人工剧团”中的人物,眼、耳、鼻、唇、脸型、发型来自不同个体,主人公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获得了其识别价值,需要仔细查看作品才能与原者辨清,而将这些五官还原给那些陌生的路人甲,也许后者终将被淹没。公众人物与普通人,究竟谁比较有存在感?又或者借由模糊个体属性,我们才能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本该如是平凡普通,尘归尘、土归土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?艺术家在这里面给我们带来了多重的思考角度与立场。



张巍淡化人物本来的社会身份,而使其“表演”的成分更加荒诞。不论是政客、大明星、亦或是曾经的“英雄人物”,都颇具戏剧性效果。当他们的肖像逐一放大在我们面前,很难分清真实人物与后期组合之间的不同时,政治与文化意味在这种并置中被消解,更多地想表现为对个体身份和价值的一种追问。


《人工剧团》自述 | 张巍



关于戏剧的情结来源于我的家庭。我居住的剧团大院充斥着各类扮演与观看,剧团生活丰富了我对古今中外各类角色的认知。可伴随着时代的变革,戏曲在悄悄地进行着变化——逐渐在传统的、地方的、民俗的文化艺术中引入流行、时尚以及外来的内容,相互交杂糅合,呈现出一种混杂、荒诞和无序的快餐审美。这种审美触及到了文化的底线及我的体验边缘,却使我产生了对它探究的兴趣。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剧团,它发生在这个时代的任何角落,理清这种变化是我在创作《人工剧团》这组作品之初的目的。


对于创作方式来说还要追溯到 2007 年,当时我完成了作品《临时演员》(Temporary Performers)的创作,期间收集拍摄了300 多个中国普通人的面孔。2008 年,我遇到一款日本的电脑游戏《人工少女 3》,是一款由 ILLUSION 开发的 3D-18 禁恋爱养成游戏。这个两年的创作经历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——创造一个虚拟的人?甚至是一个世界。


现实生活中,渴望成功的人往往因为不能如愿而失意,虚拟的网络游戏,却能带给处于游戏身份中的人们一种成功的感受。整个游戏都是从“人”这个基本的身份开始,由你为他设定性别和基本外型,并确定其人格特质。如同网络游戏中对角色的塑造,我便将《临时演员》的中演员的身份虚拟化,夸张地应用到《人工剧团》的角色当中——创造其神话性——用标志人物来淡化人物本来的演员身份,使其“表演”的成分更加荒诞。在表现上,我借用了电脑游戏式的人物虚拟方式,选取一些我喜欢的人物形象作为演员扮演的对象,将数以百计真实的普通演员的身体局部重新进行拼贴组合,利用每个演员与经典人物形象之间的微小相似点,包括肤色、头发等细节。通过人工互换,上百位演员原始的真实形象消失不见了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虚拟肖像。这些家喻户晓的肖像不再是“灵魂或精神”的载体,而是变成了具象的图式,有种物化的变异之感。


整个过程虽然是一种假设,但却是一种精神上的真实体验。我还试图通过这种被篡改和处理后的冷面告诫人们,其实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,但终归都是表面的、临时的,甚至可能无意义的。我对这些虚拟构建的形象没有确切意识形态的评价,因为它或许是延异的一种方式。身体,作为灵魂的载体,一举一动,联系着内外世界,表象在《人工剧团》这组作品中被我打散、聚合,探究真相怕也只能是岩壁上的虚影而已。


《人工剧团》

张巍  

丛书主编 原相纸印实验室

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

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发行

浙江经纬印业有限公司 印刷

889*1194mm 1/8

201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


公司总部: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街道三茅溪西路9号电话:0576-88707288,0576-83170000
电子信箱:sale@4000300576.com ©2008 - 2012 浙江经纬印业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20865号-3